老话说,秋吃果,冬吃根。秋季阳气收敛,也是自然界果实丰收的季节,正是食用栗子、花生、核桃、榛子等坚果的好时候。它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尤其入秋食用对健康大有裨益。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坚果与籽类食品推荐食用量为25—35克。
记者日前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坚果健康日”启动仪式上获悉,坚果消费和坚果电商方兴未艾,行业正在经历发展黄金期。
国内坚果消费
仍将保持20%左右增速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健康休闲食品的代表——坚果的消费成正比。坚果的作用,简单来说是均衡营养、补充人体每日所需。而根据尼尔森公司的预测,2014-2019年美国传统休闲食品的年均复合增速约为3%-4%,而健康休闲食品(Better-For-You
Snacks,简称BYF Snacks)的年均复合增速在10%以上,为传统食品的至少3倍。伴随着人口消费潜力(15-35岁是坚果消费主要群体)以及健康消费趋势,高端坚果的新品类碧根果、夏威夷果等仍处于消费培育阶段,未来销量增速较快且空间较大,国内坚果的消费仍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
新生代成为休闲食品
消费主流群体
80后、90后新生力量逐渐成为休闲食品的主流群体,受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互联网等科技影响,年轻消费群体个性化消费属性较强,“吃货”“宅”“萌萌哒”等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文化标签,他们更关注产品的品牌以及品质,拥有强烈的消费个性化需求以及分享精神。受此影响,散装坚果消费逐渐过渡到袋装,品牌化、高端化以及个性化成为消费主流。
坚果电商渗透度
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来伊份相关人士介绍,电商渠道的开发能够满足80后、90后个性化、自由化需求,线上坚果消费成为新潮流,可以说坚果具备天生电商基因。
2015年,我国坚果炒货行业的产品出厂总价为1000亿元,比2014年增长超过8%。而2009-2016年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3.60万亿元增长到19.9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远高于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10%左右的增速。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线上坚果销售的市场规模大约80-100亿元(包含其他休闲食品品类),渗透率仅有3%。而官方数据显示线上坚果消费主要区域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的空间巨大。随着二三线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坚果电商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的坚果电商远未到达成长瓶颈。
数说
2015年全国坚果炒货行业主销售收入1206亿元,增长7.8%。利润总额80.13亿元,增长6%。上交税金47.02亿元,增长6.5%。资产合计515亿元,增长8.8%。其中流动资产298.7亿元,增长7.9%。固定资产216.31亿元,增长10%。出口创汇180.89亿元,出口占主营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约为15%。新产品产值41亿元,增长9%。新产品产值占主营收入的3.5%。从业人员148870亿人,增长5%。
成功案例
名品牌站风口引领趋势
谈到秋季适合吃的坚果,被誉为“养生之果”的核桃绝对不能漏掉。随着上海鑫品、毛家塘等南北干货批发市场的关闭,低端批发市场逐渐淡出视野,中高端的休闲食品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成为年货必备,这让走中高端路线的来伊份市场优势进一步凸显。根据来伊份销售数据,消费者最喜欢购买的坚果炒货前三名分别为:小核桃仁、手剥松子和本色开心果。坚果套装“天天坚果”颇受消费者青睐。去年来伊份小核桃仁销售额破亿元,收购原料量接近市场总量的30%,创历史新纪录。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明星产品表现不俗,那来伊份是凭借什么能力站上这样的风口呢?
原料好,食品才会好吃。来伊份严选原料,所以成本较之大多数零食品牌会高一些。但也正是这样的坚守,才确保了产品始终如一的高品质。
原料好,生产过程不好,也会滋生问题。来伊份组织了内部团队与第三方监督机构(法国必维)相结合的品控团队,对供应链的每个细节进行管理。来伊份新落成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产品进行多方面的检测,以保证产品安全。
原料好,生产过程好,但如果销售环节问题多,一样会让产品的声誉功亏一篑。17年来,来伊份始终坚持直营门店化经营,宁可规模扩张速度上放慢,也坚持脚踏实地做到最好。在全球范围之内,拥有1000多家直营门店的连锁企业已经很难找到了,更何况是拥有2200多家连锁店,并且其中90%以上为直营门店。
有好的原料、高质量的生产过程和可控的直营销售,反馈却往往被某些品牌所忽视。来伊份将客户的满意度融合到企业的成长生态圈中。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应该变的,只有用工匠精神在消费者中赢得了好口碑,未来才能长久而稳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