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每次的消费升级,零食行业中的“人-货-场”关系在不断地发生重构,尤其是80、90、00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后。从50年代美国的沃尔玛,70年代日本的便利店7-11, 90年代的亚马逊,进阶到如今的新零售。
在重新构建“人-货-场”关系的进程中,最核心的是“货”要无限靠近“人”,“密度理论”成为不少品牌无限触达消费者的一种选择,而作为休闲零食三大巨头之一的百草味也不例外。百草味在确立了2020年实现100亿销售额目标后,着眼于用“密度”战术打造品牌行业壁垒,从产品、物流、渠道、用户四大维度,不懈地追求更极致、更高效、更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密度:打造全品类、多样多元的休闲零食
在行业进入跑马圈地的竞争后,百草味也开始聚焦产品,全力打造自身品牌的产品竞争力。继2017年年会上确立了从“流量思维”转向“产品思维”之后,2018年,百草味又确立了“多样多元”的经营战略,打造全品类休闲零食。
产品密度根据百草味的发展,可以分为品类密度、SKU密度以及供应链密度等几大核心点。
首先是品类密度。据了解,百草味在早期的产品打造中,拓展了膨化、果干、花茶等系列为主的产品品类,而随着软硬件设施的搭建和完善,尤其是百草味食品研究院与江南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研发,百草味的产品力逐渐深化,至2017年,百草味形成了以坚果品类为核心,包含了饼干膨化、鱿鱼海味、果干蜜饯、糕点糖果、豆干素食、肉干肉脯等核心品类的休闲零食。
接下来,百草味还将引入FD冻干技术的果干,以及冲饮等健康类目休闲零食,逐渐实现百草味打造全品类、多样多元休闲零食的产品战略目标。
第二,SKU密度。如果说“挟流量以令诸侯”是BAT巨头的制胜法门的话,对于零售商来说,SKU则是它们的制胜法门,尤其作为休闲零食这种典型的消费升级类目,SKU多意味着消费者选择多,SKU上新快,则意味着吸引新老用户更多、更快。
用更多的SKU来赢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显然也是百草味的重要策略之一。据了解,随着百草味产品战略的明确,至今,百草味的SKU已经达到了600+,而且,随着研发中心和产品中心的持续发力,目前,百草味上新增速保持在60%以上,2018年,百草味的SKU将达到700+,“1天吃2个品种,一年完全不重样”。
第三,直采密度。新零售语境中,供应链也是关键词之一。百草味作为一家注重打造生态链的实业企业,上游端的密度建设也尤为关键。
据了解,为了从源头确保产品品质的安全、可靠,百草味采取了全球食材精选,以每日坚果为例,百草味精选了来自全球8个产地的食材原料:来自美国加州的开心果、巴旦木、蓝莓干,来自北美五大湖的蔓越莓,智利的汤姆逊葡萄干、土耳其黑海地区的榛子、越南平福县的腰果以及中国新疆的阿克苏核桃。
而且,随着百草味产品品类和SKU密度的增大,食材原产地的密度布局也在加大,以确保生产健康、稳定、标准化。
物流密度:“就近生产 就近服务”
在未来效率化服务的构建体系中,物流是重中之重,显然,提高效率的举措之一少不了增大物流仓储分布的密度。
首先,城市的密度。尽管几大休闲零食品牌有自己的主场地,但位居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再加上休闲零食本身的消费属性,百草味在以杭州和上海为核心的销售额TOP城市外,华南的广州、华北地区的北京等一线城市,百草味的数据表现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第二,仓储的分布密度。据了解,2017年8月,百草味正式启动了杭州临江总部基地,实现了生产、分拣、物流、配送等一体化,在全国形成了由13个物流仓储基地构成的物流体系网络。2018年,百草味将进一步加大区域性一体化综合体的建设投用,先后在华东、华中、东北、华南等核心区域启用一体化综合体,提升产销物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