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 国内信息

河北迁西:“四链协同”助力迁西板栗品牌价值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28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

近日,在2025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迁西板栗以40.04亿元品牌价值实现新突破。

作为“中国板栗之乡”,河北省迁西县多年来深耕板栗产业,紧扣“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目标,以“四链协同”为核心抓手,全力推动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协同,筑牢品牌发展产业根基。积极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闭环体系。

——种植环节提品质,实施“优质板栗提升工程”,推广优种嫁接、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建成万亩标准示范园区3个、千亩标准示范园区20个,辐射带动320个专业村实现标准化生产。

——严守品质关口,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与管理,推广应用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技术,全县75万亩板栗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10万亩获日本农林水产省JAS有机认证,绿色有机覆盖率达100%。

——深加工环节拓品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粒上皇北方生产基地、灰树花(栗蘑)多糖提取等重大项目,累计投入科研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板栗保健酒、栗花花露水等40余种深加工产品,2024年深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占全县板栗总产值40%左右。

——营销环节建网络,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依托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撑,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建立1000多家直销店和连锁店,成功入驻沃尔玛等高端商超,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迁西板栗精品示范园认购权竞拍活动,多家企业以每公斤1.2元到2元不等的上浮价格,成功竞拍10个板栗精品示范园。举办“培养百名板栗推荐官、千名网红”活动,累计开展培训30余期,累计参与近万人次。

创新链驱动,激活品牌成长内生动力,以创新为品牌保持活力与竞争力的核心。

——种质资源创新强“底子”,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研发中心,通过改良新品种、推广良种、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在原有四大优种基础上,筛选引进19个名优板栗品种,建设优种基地近4000亩,其中,“燕山早丰”是第一个国审板栗良种。

——管理技术创新保“收成”,邀请专家团队培训、派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开展剪枝培训等,推广先进技术,为板栗丰收提供保障。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的全省首个板栗数字智能水肥精准控制系统项目,实现水肥供应远程精准调控,大幅提升单产、降低成本。

——生产模式创新提“价格”,选取5个乡镇、10个有群众基础、板栗产业基础、市场经营理念专业村,实行“村党支部+合作社+示范园+栗农”模式,统筹解决生产、技术、销售等问题,形成多方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板栗价值提供组织保障。

价值链提升,塑造品牌高端化核心优势。

——强化品牌矩阵建设,加大“迁西板栗”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体系,培育“迁西板栗”“紫玉”“栗之花”3个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喜峰口”“胡子板栗”等10余个河北省著名商标。在2025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迁西板栗”品牌价值为40.04亿元人民币,公用品牌声誉位列全国第10位。

——注重文化赋能增值,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活动,连续成功举办22届板栗文化旅游节,全面展示迁西板栗的种植、加工过程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出“长城栗韵”系列文创产品,融合迁西长城文化与板栗特色,深受游客和消费者喜爱,年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加强板栗品牌保护,以2024年“迁西板栗”入选国家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为契机,筹备建设“燕山(迁西)板栗产业赋能平台”,制定特色团体标准,强化地理标志特色质量管控,为品牌价值稳定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生态链融合,拓展品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绿色种植夯厚度,因地制宜采用微耕机树下除草和打草机人工除草等方式,探索试点推广杀虫灯等物理灭虫设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优化土壤结构。

——文旅融合拓维度,打造全国首家以板栗为主题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板栗博物馆,通过全息影像、场景雕塑等形式展示板栗历史文化,年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开发“归巢部落”、栗精灵创意乐园等特色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2024年,全县以板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循环利用提韧度,聚焦丰富的板栗枝干资源,鼓励企业项目将其作为制种原料。目前,庚水众盛香菇种植基地项目,改变利用杨树锯末培育菌种的方式,自主研发板栗枝干作为香菇菌种原料,每吨农民增收500元、企业降低成本100至200元,有效促进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