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班牙巴旦木产业通过品种改良、规模化种植及灌溉系统升级,逐步实现现代化转型,在全球坚果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2024/2025产季的多重动态——包括出口激增、自然灾害冲击及国际贸易摩擦——为这一产业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以下从核心数据、市场趋势及外部风险三方面展开分析。
西班牙巴旦木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24年达75.7万公顷(较2014年增长33%),规模化农场(>100公顷)占比提升推动单产效率。叠加灌溉系统普及(灌溉面积占比从8%增至24%),2025年产量预计突破15万公吨(果仁计),较2017年增长近两倍。产量增长直接带动出口激增: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西班牙巴旦木出口量达10.49万公吨,同比增幅21%。欧洲仍是核心市场,德国(+23%)、意大利(+39%)、荷兰(+66%)需求显著增长;埃及作为唯一进入前十的非欧洲国家,进口量增长200%,体现市场多元化趋势。自然灾害与供应链风险:瓦伦西亚冰雹冲击
尽管产业整体向好,2025年4月瓦伦西亚的突发冰雹灾害暴露了生产脆弱性。灾害波及8500公顷农田,其中2400公顷损失严重(估损300万欧元),杏仁、核果及柑橘类作物均受冲击。瓦伦西亚占西班牙全国杏仁产量的4%-6%,虽非主产区(安达卢西亚、卡斯蒂利亚-拉曼查、阿拉贡为三大主产地),但灾害可能加剧短期供应波动。更为严峻的是,约半数受灾农户未投保,亟需政府税收减免与直接补贴支持。此事件警示气候风险对供应链的威胁,或加速西班牙内陆产区(灌溉条件更优)的进一步扩张。贸易政策博弈:美欧关税战下的本土困局
西班牙生产商对欧盟推迟实施对美巴旦木25%报复性关税(原定2025年5月,延至12月)深感不满。此举本为反制美国对欧盟钢铝关税,却使加州巴旦木在西班牙“牛轧糖生产季”(5-6月)大量涌入,挤压本土市场份额。近年来,西班牙牛轧糖制造商为降低成本转向进口加州巴旦木,导致本土原料需求下降。若欧盟关税推迟落地,西班牙巴旦木价格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尤其面临加州品种的规模与成本优势。这一矛盾凸显西班牙需在品种差异化(如心形大颗粒Marinada、适配加工的小颗粒Penta)与政策游说间寻求平衡。
西班牙巴旦木市场:技术升级与市场深耕
尽管面临气候与贸易挑战,西班牙巴旦木产业仍具增长动能。一方面,新品种(如抗霜冻的Soleta、自花授粉的Vairo)与灌溉技术持续优化单产;另一方面,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的高需求为出口提供新引擎。企业需重点关注:1)加强灾害保险普及与抗旱品种研发;2)深化与亚洲加工企业的合作,推广适配休闲食品的专用品种;3)推动欧盟加速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土产业利益。若策略得当,西班牙有望在2025-2030年巩固其全球巴旦木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同时在中高端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