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法规 - 科技创新

浅析榛子的育苗要点分析和造林技术

发布时间:2022-03-07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

1 榛子的育苗要点分析

1.1 育苗地块的选择和整地

榛子的环境适应性很强,在确定育苗地时要以地势平 坦、排水便利、土层肥沃的地段为主,种植土壤优先选择沙 质土或轻粘土,土层厚度至少为50cm。在育苗地确定后, 开始进行整地,也就是对种植土地进行翻耕深松,翻耕深度 为20cm以上,破碎土地板结,并细碎土壤,保证土壤有很 好的通透性。

1.2 施加底肥

底肥施加要以有机肥为主,在开始作垄前,将有机肥均 匀撒在土地表面,具体撒播量控制在3t/667m2 ~5t/667m2 。在 追肥环节,要在榛子幼苗破土发芽后且侧根长出时进行,时 间一般是在6月中旬左右,在幼苗高度长至10cm左右时开始 施加速效氮肥,同时施加硫酸铵16kg左右。

1.3 土地作垄

作垄的最佳时间是在开始播种的前一年秋天进行,如果 是在春季作垄则需要选择在气温回升、地表化冻时进行。具 体作垄要按照要求进行,底部宽度为60cm,并且镇压后的 垄面也要有30cm,垄的高度要控制在10cm左右。

1.4 种子处理

种子的优选是榛子产量稳定、品质良好的关键,要优选 产量高、抗病虫害性强、果皮薄的品种。开始播种前要对种 子进行低温处理,可以采用沙藏法,也就是在入冬时在合适 的地段开挖深坑,坑的长度可根据播种量而定,深度和宽度 可以以50cm为主,同时还要在坑的中间部位挖出一道渗水 沟,及时排出多余积水,然后选择纯度较高的河沙进行底部 平铺,再把消毒后的种子均匀放入坑内,用沙土进行填压并 在表层盖上一层草帘,保证种子顺利发芽。

1.5 催芽

在开始播种前的一周内对种子进行催芽,催芽前先 检查种子外观是否完整,如果完整就要将催芽温度控制在 21℃~25℃,催芽过程中要每天进行翻动,翻动次数至少两 次,翻动的目的是保证上下部温度恒定,同时还要适当添加 水分,保证湿度足够,在有一半以上的种子出现裂缝时就可 以播种。

1.6 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是在5月上旬,此时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适中,在平整的垄面上浅挖深度为5cm的沟,然后将筛选后 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底,在撒播时对于密度控制可以发芽率 为准来确定,至少株间距为7cm,播种完成后覆盖土层,覆 盖厚度为3cm左右,不可超过5cm,以免影响种子正常发芽。

1.7 苗期管理

在播种环节结束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并适当对土 壤进行松动处理,为种子发芽创造有利条件,播种后半个月 时间即可出苗。种子发芽出苗后要根据土壤墒情情况,合理 添加水分,墒情不够可以灌溉一次足水,在播种后一个月左 右的时间开始进行追肥和病虫害防控。在秋季季节起苗前, 在距离地表20cm部位处割干,这样可以保证后期造林水分 不会大量蒸发,保证成活率。

2 榛子造林技术

2.1 确定造林

榛子造林地的选择要以榛子生长习性为主,一般会优先 选择光照充足、通风性好、排水便利的丘陵地区,并且林地 的土壤肥沃力较高,土层深厚,具有较高含量的腐殖质,以 微酸性土壤为主。此外,也可以将造林地选择在山地地区, 山地阳坡的中下腹部为主,山地坡度小于10°时可以忽略坡 向影响。

2.2 造林地整理

造林开始前,要先对造林地进行科学规划和整理,可以 将其按照自然沟为界限划分为若干个小林区,每个小林区面 积为2668m2 左右。如果造林地的坡度小于10°,则需要对整 个造林土地进行整理,土层翻耕深度控制在23cm左右,如 果造林地坡度在10°以上,则可以以等高线为准进行带状式整地,各个带状之间的距离要和行距保持一致,带状之间要 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在开始整地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 是清理杂草、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