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法规 - 科技创新

实施混交林改造,临安山核桃生态失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发布时间:2023-06-05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

山核桃是杭州临安区农业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年平均产量均占全国的30%以上,被称为“中国山核桃之都”。十四届浙江省委巡视临安反馈指出,该区推进山核桃转型升级和减量提质不够坚决有力,山核桃林地水土涵养能力持续弱化。

针对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临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订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张清单”,以山核桃生态化治理作为“两山”理论转换通道的突破性抓手,开展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工程,专班化推进巡视整改落实工作。该区纪委监委、区委巡察机构同步跟进,统筹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手段,进一步压紧压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全程跟踪巡视整改进度和完成情况,努力将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监督推动下,临安区农业农村局通过抢抓全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契机,推广实施“山核桃+珍贵树种”的多种混交林模式,即在山核桃林中间套种其他树种和作物,达到树种相互依存、生态维持平衡的良好效果,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子。

“山顶土壤流失严重的,适合种植耐贫瘠树种;山腰林间,适合种植耐阴的树种;山脚下,则可以种植珍贵的常绿树种。基肥要施足,这样才好促进苗木生长成林。”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专家走村入户,在山核桃产区为当地村民面对面、手把手地做混交种植培训。

“通过套种的方式,不但改善了这里林地的土壤状况,山核桃树也长得更好了,每年的收益有了保障!”临安区岛石镇村民倪有生指着后山的一片混交林笑着说。和倪有生一样,这些年参与到套种队伍中的农户越来越多,成为了参与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中的一员。如今,以浙江楠、浙江樟为代表的珍贵树种和油茶、香榧等作物,套种在了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间,形成了当地一道美丽而又实用的生态屏障。

自巡视整改以来,临安区累计建成“山核桃+珍贵树种”等多种混交林模式示范基地30个,完成“退果还林”2.5万亩、混交林改造0.5万亩,推广适度规模化经营0.5万亩,除草剂用量同比下降70%,山核桃林地土壤退化、生态失衡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

同时,临安区开发上线山核桃产业大脑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山核桃产业科学健康发展。自该数字化平台投入应用以来,2022年山核桃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山核桃全产业链增收4亿元以上,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至32亿余元,蝉联全国坚果类品牌第一名,入选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

“如今看到山核桃林间挂满‘致富果’,农户的腰包也更鼓了,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临安区委巡察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精准监督持续巩固巡视整改成果,不断拓宽“两山”理论转换通道,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