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主要分布在浙、皖两省交界以石炭岩发育的土壤为主天目山系,总面积140余万亩,总产量约4.5万吨,是浙皖两省十分重要的林业经济作物。山核桃主要以加工品的形式面向消费者,通常加工工艺包括蒸煮脱涩、赋味、烘烤等方面。未加工的山核桃仁口感极其苦涩,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可溶性单宁为代表的多酚类物质,食用时与口腔唾液蛋白相互作用产生的收敛感。苦涩感会影响山核桃仁的食用品质,引起消费者的不适,对山核桃仁进行脱涩处理是山核桃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山核桃仁一般脱涩加工形式为长时间浸泡去涩、高温蒸煮或使用强碱NaOH浸泡处理。过高温度处理山核桃仁会加速其油脂氧化导致山核桃仁品质劣变,NaOH浸泡处理会导致山核桃营养流失,安全性也有待考量。
山核桃仁含油脂 60%左右,组成油脂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酸败,从而引起品质下降。以往研究中较多关注山核桃油脂氧化过程中过氧化物生成,而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小分子得醛、酮、酸等物质,这些氧化的山核桃产品通过产生不良的异味产生负面影响,油脂酸败的同时会使油中所含的维生素破坏。因此,采收后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氧化酸败是致使品质劣变、风味下降的重要原因。山核桃坚果属高经济价值的产品,经炒制后, 风味极佳,已成为广受欢迎的高档产品。由于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 在贮藏过程中易于酸败, 货架期短,品质降低, 影响口感, 这已成为干坚果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针对山核桃特色坚果资源,通过对山核桃原料产地即时干燥减损、智能裂壳、低温物理去涩、涂层调味快速冷却等减氧保质新技术的研究,解决氧化劣变问题,得到最佳的加工技术:采用水分控制等贮前处理,结合低温(0-4℃)贮藏技术,可有效控制原料的氧化发生,贮藏期12个月内的过氧化值、酸价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通过40℃-60℃温水浸泡软化、高压水连续射流、高压气吹等技术实现物理去涩,减少营养流失和环境污染;并研究出一套热风动态循环干燥技术,可将干燥时间缩短到30-36h,效率提高25%,保证产品较好的感官品质。目前,该套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有效解决山核桃氧化劣变、口感发涩、品质下降等问题。姚生记公司作为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该技术陆续应用于杭州临安等山核桃产区,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定向收购等方式,引导产地农民进行科学加工和干燥,每年收购山核桃数量约2000余吨,投入收购资金8500余万元,项目惠及农户3500余户,经济效益显著,这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山核桃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带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司依托本项目科研成果,在临安区龙港镇西部工业园投资约2.86亿元,建立了集生产、研发、展览等复合功能的高标准化“三产融合”工厂项目,工厂占地面积43.343亩,引进全自动剥仁流水线2条,山核桃仁全自动烘烤、冷却流水线1条,手剥山核桃烘烤、冷却流水线7条,全自动进口坚果生产线2条,山核桃原料烘烤线1条,2022年11月份新工厂正式投产生产,具有年产万吨山核桃等坚果的加工规模。项目技术研发应用的产品先后获得中国特色风味食品标志性产品、中国义乌国际森林博览会金奖产品、浙江省名特优产品、中华老字号伴手礼金奖产品等,为提升公司产品和品牌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课题先后获得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计划项目资金支持,发表科研论文4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参与修订国家标准1项,制定行业、团体标准7项;晋升职称5人,培养省级山核桃专家3人,开发健康型山核桃油1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