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法规 - 科技创新

核桃内种皮中多酚物质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18作者:朱作朋、李世艳、朱慧敏、牛超峰来源: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立项背景

目前国内多酚的提取方法、结构鉴定方法及抗氧化活性鉴定方法已在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但关于核桃内种皮多酚的含量、结构及功效的研究较少,且系统性不强,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本项目通过核桃内种皮中的多酚物质提取工艺、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的系统性研究,以期为延长核桃货架期,改善核桃仁口感以及核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简介

核桃内种皮作为核仁多酚类物质的主要富集部位,是防止核仁氧化酸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核桃坚果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至关重要,还影响其采后品质的稳定。而在核桃加工领域,作为副产物的内种皮往往被废弃,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对内种皮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具体化学成分及相关功能并加以开发利用,对提高整个核桃产业的效益至关重要。同时,在品种选育方面,内种皮多酚含量的多少还同时关系到核仁的保健价值与口感品质,而从品种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创新点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创新点:明确核桃内种皮中酚类物质的结构、含量与活性间的相关性,对核桃的种植及加工都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育内种皮中含单宁少、口感好且总酚含量多、人体保健作用好的核桃品种,还可以单独对内种皮进行加工再利用,进行天然保健食品及抗氧剂的开发。我国核桃产量高,但受制于品质不统一等因素,核桃的出口受到限制。因而,对核桃的加工及其副产品的再利用,可以提升核桃产业链的整体经济效益。


有待改进:对于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所采用的体外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即无法模拟多酚在体内经消化代谢后的真实存在形式及细胞内外浓度。体外评价只是体内评价的外部模拟及简化,还需通过在模式动物以及人体内的实验结果加以辅证。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明确核桃内种皮中酚类物质的结构、含量与活性间的相关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育内种皮中含单宁少、口感好且总酚含量多的核桃品种,还可以单独对内种皮进行加工再利用,进行天然保健食品及抗氧剂的开发。


应用情况

拟应用于核桃品种的选育、核桃及其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