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法规 - 科技创新

高产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宛花2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5-07-27作者:来源:农业户网 阅读次数:

播种与移栽

 

1. 适期播种

该品种全生产期112天。宛东地区终霜期为3月27日~4月14日。为此宛花2号的适宜播期应为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不可早播和过晚播种。地膜覆盖以4月5日左右播种为宜。播种时不宜过深,以3厘米左右为宜。

 

2. 合理密植

宛花2号是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宛花2号花生品种的高产潜力;密度过高,易产生旺长造成倒伏减产,更不能夺取高产。根据几年来的生产试验实践,宛花2号花生春播每亩8000~10000穴,每穴2粒;夏播10000~12000穴,每穴2粒,一般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播深3~5厘米。

 

田间管理

 

1. 平衡配方施肥

宛花2号夏播施肥原则:以有机肥和生物肥为主,花生具有“喜乏肥”的特点。也就是说土质肥沃,前茬施肥多的地块花生高产。根据试验每收获100千克花生果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52.68千克,五氧化二磷1~1.3千克,氧化钾3.8千克。但根据试验花生施氮减半,磷钾加倍。增施磷钾肥、硼肥、钙肥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宛东地区砂僵黑土、黄褐土、两合土和浅山丘陵地区石渣土壤的特点,春播宛花2号花生亩产400~500千克,亩施有机肥3方以上,无有机肥亩施商品有机肥100千克的基础上,施入纯氮8~10千克,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7~8千克。低产田要多施有机肥,高产田应增施磷钾肥和20~30千克硝酸钙肥。生育期间应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措施。

 

2. 田间管理

(1)清棵中耕

花生第一侧枝的结果数,约占全株结果数的60%~70%,但第一侧枝往往被埋在土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花生基本齐苗后,用小锄扒开幼苗周围的土,使两片子叶露出土外见到阳光,能促壮生长,早开花下锥,提高结果率。清棵后15~20天进行中耕除草,可增产10%以上。

(2)喷肥促长

根外喷肥,补充营养,促进生长。花生进入花针期需肥量较大,养分不足会造成植株生育不良。进入开花期喷洒2%~3%尿素溶液50千克增产明显,花生后期喷磷一般增产15%以上。每亩每次喷洒2%~4%的磷酸二铵溶液40~50千克,间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3)控旺防倒

在盛花末期,当植株生长高度超过40千克,第一对侧枝8~12节,长度超过5千克,应当进行控旺防倒。在盛花期每亩每次喷施50千克20%烯效唑溶液或100毫克/千克的缩节胺溶液,在盛花后期每亩每次喷施50千克浓度100~2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在盛花期每亩喷施50千克浓度300毫克/千克的43%戊唑醇溶液防叶斑病、白粉病、网斑病、锈病。

 

病虫害防治

 

首先在播种前整地时,亩用博士一袋净1.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耙人土中,防治金针虫、蛴螬效果可达90%以上;苗期亩用48%毒死蜱150~200克,加水7.5~10千克和40千克过筛细土混匀撒在花生墩附近,后锄松土壤覆盖,可防治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效果可达80%。当有蚜株率达15%,百株蚜量达200头以上时,可用1500倍液的大功臣或600倍液的绿亨杀杀死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花生中后期易发生叶斑病、茎腐病、叶枯病,又名花生死棵病,于发病初期亩用绿亨一号两袋或绿亨三号两袋加水喷雾或亩喷600倍液的99%恶霉灵或600倍的铜卫士可湿性粉剂,7~10天一次,连喷2~3次防效可达95%以上。

 

适时收获

 

夏播花生10月上旬,植株上部叶片变黄,大部分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发生青褐色斑片,籽仁饱满,种皮有光泽时,应及时收获。收的过早过晚都影响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