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花生田间管理重在防治病虫害
7月以来,北京地区进入雨季,降雨逐渐增多,高温高湿天气的到来,对花生开花下针和结荚期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 排涝防烂果。连日降雨已造成花生土壤水分饱和,部分地块已经达到过饱和,结荚至成熟阶段,营养生长逐渐缓慢以致停止。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50%-60%,当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80%时,必须进行排涝,否则土壤含水过多不利于荚果发育,甚至造成烂果。
2. 科学控旺。土壤肥力好,雨水多,易导致地上茎叶部分徒长,抑制地下荚果的发育,影响花生产量。因此,必须根据田间长势和气候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化控,防止花生茎秆徒长和倒伏,对花生产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常用的调控剂有壮饱安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等。化控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用量过大,可采用多次少量法,分2-3次进行,其中多效唑施用总量不宜超过40g/亩,以免因用量过大而影响花生荚果发育,并加重叶部病害发生使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植株早衰。
3. 病虫害防治。这个时期胶东地区花生病害主要包括花生叶斑病、锈病、疮痂病等。喷施代森锰锌、戊唑醇、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将以上药剂混用防病效果更好。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是棉铃虫、蚜虫。对棉铃虫、造桥虫、蚜虫等可在发生初期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