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在我国产量丰富,食用也很广泛。花生做法多样,可以榨油,也可以当做小吃,因此引来不少人种植,种植面积遍布我们国家,适合种植在温暖,降雨量居中的沙质土壤。花生虽然好吃,但是种植过程却不简单,尤其是在花生的生长期间会患上多种病症,令种植户很头疼,那么这次我就来和大家说说花生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首先说说花生最常见的病症就是褐斑病。这种病症属于真菌性的病害,危害着花生的叶片,初开始是褪绿的小点,后面慢慢扩展成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小班点,病斑颜色呈浅黑色,叶片的正面是暗褐色或者茶褐色,而背面则是黄褐色,病斑的周围有着亮黄色的晕圈,褐斑病虽然危害叶片,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治疗,这种病就会慢慢的危害整个植株,使植株无法结果产出花生呢。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疑问,引起病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其实这种病菌以子座或者子囊腔附着在已经病老化的植株上度过冬天,第二年条件适宜时就会产生分袍子,借着风雨进行初期传播,而后在慢慢感染,子囊腔会直接进入到细胞的间隙吸取营养,并且不会产生吸器。一旦温度达到病菌的适宜温度,也就是说外界温度达到二十五到三十摄氏度之间,病菌便会爆发,当温度低至十摄氏时,病菌也会以少数形式出现。另外,在天气多雨的季节,加上田间湿气较重,病菌就会趁机入侵,多入侵一些老弱病残植株。
当我们发现花生得了褐斑病,就要每亩地喷入百分之二十五的猛锌可湿性粉剂十五至五十千克、百分之七十的甲基硫菌灵可湿粉剂十七千克至二十四千克,每隔七天喷洒一次,交替使用,连续喷洒两次,即可除去花生的褐斑病。
还有一种花生的常见病症就是茎腐病。这种病症一般发生在花生的中后期,花生染病后就会很快的枯萎掉,而果荚不是腐烂就是花生仁缺失,给种植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茎腐病的病菌是从植株的子叶或者幼根入侵,会在根的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壮的病斑,后面慢慢的变成黑褐色,腐烂组织的根部。当植株在潮湿环境,病部会产生袍子器,病部的表皮容易脱落,露出纤维组织。当土壤干燥时,病部表皮就会凹陷,染病植株大约在十天到三十天就会全部枯死,大多数发病的部位是贴着地面的茎基,偶尔会感染主茎和侧枝。
当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时,一般是没有做好种子处理。播种前要用多菌灵药剂浸泡种子,然后再催芽播种,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增强种子的免疫能力,隔离开病毒的传染,提高种子的呼吸速率,增加种子发芽的数量。出现患病植株,要给植株喷洒多菌灵药剂,在花生的齐苗和开花期各自喷洒一次,或者在染病初期喷洒两次左右的普力克药剂,不出几天患病花生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