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法规 - 科技创新

一种新型巴旦木破壳机研制成功

发布时间:2018-10-15作者:来源: 科技日报 阅读次数:

用常用的坚果破壳机破的巴旦木核,破壳率仅80%左右,碎仁率达15%左右。4月12日,一种新型巴旦木破壳机研制成功,让这一状况得到改变:破壳率达97%左右,碎仁率仅2%左右。

这种新型巴旦木破壳机,是新疆农科院农业机械研所研究员吐鲁洪·吐尔迪团队研制出的。该机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该机在巴旦木种植大县莎车县试用后,破壳率在97%左右,碎仁率仅2%左右,且每小时可破壳500余千克,高出人工20多倍,受到了当地种植户的好评。

巴旦木(Badam),也称巴旦杏,是新疆地方特有的坚果品种,在新疆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营养价值很高。由于其品种较多,品种的差异导致果实大小和壳的厚度不同,为巴旦木加工机械设计和制造增加了难度,制约了巴旦木机械化加工水平的提高。而目前国内专门关于巴旦木破壳机的研究尚未开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巴旦木生产规模化作业的需求,支撑巴旦木产业发展的机械化设备条件亟待改善。

如何用机械化来替代繁重的手工剥壳呢?从2015年开始,吐鲁洪·吐尔迪带领团队针对新疆巴旦木的不同品种,从巴旦木结构、成熟度、破壳方式及机械对巴旦木果仁的损伤情况,来分析巴旦木的品种、形状、含水率、成熟度、壳的硬度等差异方面对破壳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科研人员历经近3年的科研攻关,终于研制出了新型高效的巴旦木破壳机。

这种巴旦木破壳机利用3级破壳装置和3级分离筛,可以针对不同巴旦木壳存在的厚度差异,利用揉搓、碾压切割式的方式,对不同尺寸、果壳厚度的巴旦木分三个等级一次性完成脱壳,避免了巴旦木仁二次破碎,提高了仁的完整率。科研人员通过同步调节机构,解决了坚果破壳机破壳间隙调整不方便和破壳棍间隙不均匀的问题,达到了巴旦木仁低损伤的目的。

据悉,该团队还将对巴旦木脱青皮机、自动分拣机和破壳机进行整合,为新疆巴旦木精深加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