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们很重要的经济大田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面积广阔,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山西等地区。
当下到了花生春播的时间,春播花生怎么播、播种有哪些注意事项、后期如何管理等等,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挺关心的。
那我们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下花生春播管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一、播前准备
1.土壤选择
花生对土壤质地要求不太严格,除了黏重的土壤外,一般质地的土壤都可以种花生。
最适宜种花生的土壤是肥力中等偏上、上虚下实、疏松透气的沙壤土。
黏质土壤种植花生若采用覆膜栽培,保持土壤疏松,也可取得较高的产量。
注意:
花生忌重茬,重茬一年,荚果减产15%以上,重茬两年减产30%以上。
所以要选择三年以上未种过花生的地块播种。
2.播前整地
花生的种子较大,脂肪含量高,发芽出苗需要较多的水分和氧气。
所以,要求是土壤疏松、细碎、不板结、含水量适中、排灌方便。可以起高垄播种,这样方便排水。
在整地时与下基肥结合起来。
3.种子选择
(1)晒种。
花生播种前一周左右,要将荚果连晒2-3日。
目的是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力,出苗整齐。
(2)选种。
一是选果,在剥壳时随时去掉与品种特征不符的异形果及秕、芽、虫、烂果。
二是选仁,选择发育充分饱满的花生仁。
(3)剥壳。
花生剥壳不宜太早。
因为剥壳后的种子容易吸收水分,增强呼吸作用,加快酶的活动,促进物质转化,消耗大量的养分,会降低发芽能力。
因此,花生的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
(4)拌种。
通过药剂拌种提高花生的抗病能力,通过拌种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花生生长期病害的发生。
用多菌灵或拌种灵拌种可有效防止烂根死苗。
用精甲·咯·嘧菌和一些杀虫剂如噻虫嗪、噻虫胺等药剂拌种,对生长期常发的叶斑病、茎腐病以及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效。
二、适时播种
1.春播时间
不同区域,在种植时间上稍微有一些差别。
判断花生的播种时间,主要以地下10厘米处的温度高低来确定,一般10厘米地温稳定超过12℃就可播种,最好是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
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适宜播种期为2-3月中旬。
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4月下旬。
北方大花生区以及花生产区适宜播种期多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其实主要还是看当地的气温和土壤墒情来决定。
2.播种深浅
播种深浅和适时覆土是花生全苗的关键措施之一。
播种深度以5厘米为宜(指开沟深度即地表面至沟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具体情况还应根据土质、墒情灵活掌握,把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和土质粘浅种,沙土地或沙性大的地块深种的原则。
注意:
不能深于5厘米,浅于3厘米。
3. 播后镇压
播后镇压是花生抗旱播种确保全苗的一条成功经验。
镇压后,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可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防止种子变干,便于种子萌发出苗。
三、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播种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有缺苗断垄的及时补苗。
2.施肥技术
花生生长分为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这几个时期。
养分吸收高峰在花针期至结荚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
花针期
结荚期
春花生施肥
(1)基肥
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4000千克,低氮型复合肥35~50千克或农家肥配施尿素7~12千克,过磷酸钙30~55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6~16千克,不过施肥料因各地不同有所差异。
(2)追肥
在开花期结合培土,亩施尿素、硫酸钾各5~10千克,或高氮钾型复混肥10~15千克,肥料要均匀的施在根系两边。
(3)始花期至盛花期
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0.2~0.3%硼肥和0.1%~0.2%钼肥有助于优质高产。
注意:
在施肥用量上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合理使用。
3.水分管理
(1)苗期蹲苗,即出苗后15天内不灌水。
“地干不扎针”,下针期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花生下针结荚。
(2)花生中后期,防止积水。
花生中后期正逢南方高温高湿时期,雨水多,应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俗话说“地湿不鼓粒”,积水过多的话,会影响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容易导致花生空壳、秕粒、烂根、烂果,严重会使花生死棵。
4.苗前除草
花生播种后,亩用96%的精异丙甲草胺5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或50%乙草胺乳油75~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于垄面,进行除草。
注意乙草胺用量,亩用量超过150毫升,容易对花生产生药害。
5.病虫害防治(常见)
花生栽培过程中最常见和严重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果腐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地老虎、蛴螬等,要加强预防。
从初花期开始,喷施嘧菌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噻呋酰胺药剂,间隔10~15天连续3~4次,可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
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现象,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的虫害。
因为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
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
(2)秋季深翻
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
(1)拌种防治:
播种前选噻虫嗪、噻虫胺等杀虫剂和一些杀菌剂拌种,可兼防病虫害。
(2)后期发现害虫也可用二嗪磷撒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