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葫芦(南瓜)的生长习性:
1、葫芦是喜温,喜肥,喜水,不抗旱,虫媒花植物
2、生长最佳温度25-30度,授粉最要靠昆虫授粉或人工授粉(授粉最佳时间早上6-8点钟)
3、建议: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二、 葫芦(南瓜)的最主要用途:
1、葫芦籽有很高的药用及保健品价值,目前最是炒货和剥仁两方面,国内销售占55%和出口45%。
2、南瓜壳最要做了南瓜粉,最要出口了韩国,日本等国。
3、做南瓜酒,南瓜饮料,南瓜油等。
三、南瓜分类:中国南瓜:俗称倭瓜、菜瓜、南瓜
美洲南瓜:俗称西葫芦、北瓜、角瓜
印度南瓜:俗称面瓜、栗面瓜、金瓜
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的种子都可以食用。食用种子又被分别称作 南瓜子、白瓜子和葫芦子或光板子。西葫芦在我国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四、全国籽用葫芦(南瓜)市场调研
籽用南瓜全国总面积在450万亩,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 ,新疆,云南,贵州,四川等。
内蒙古有140万亩,美洲南瓜类型;
新疆有 120万亩, 美洲南瓜类型;
黑龙江有130万亩, 印度南瓜类型;
云贵川有60万亩。 中国南瓜类型
五、西葫芦概况:
西葫芦在大的用途上可分为食用、砧木和观赏用等三大用途。
食用西葫芦又分为以食用嫩瓜为主的菜用类型,以收获种子为主的籽用类型-内蒙主栽以饲料用途为主的饲料类型。
籽用西葫芦瓜籽的种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医疗保健功效,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年需求量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目前,籽用西葫芦瓜籽在国内甘肃、内蒙、新疆、黑龙江、山西、陕西和云南等多个省和自治区都有种植,但以甘肃、内蒙、新疆和黑龙江种植最多,总面积在450万亩左右。
籽用西葫芦瓜籽市场前景好,产量高,效益好。
六、籽用西葫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2、土地准备3、栽培方式4、播种5、田间管理6、主要病虫害防治7、采收取籽
(一)籽用西葫芦优良品种选择
抗病性:苗期前期猝倒病,后期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
成熟期:1:熟期70-90天早熟品种,(早熟地区,上市早)
2:90-110天,中熟品种
3:110天-130天中晚熟品种(抗病,饱满度好)
4:130天以上属于晚熟品种
蔓:直立短蔓,半蔓,长蔓(短蔓密植产量高)
商品性: 籽粒雪白,饱满,大,籽粒皮薄,籽仁绿,(剥仁货:饱满,仁绿,价格高) 炒 货(长 粒型品种)
瓜型:选择瓜腔大的品种(瓜腔大,籽粒多的品种)
领航者1号:籽用西葫芦新品种,长势旺,叶片缺裂明显,直立短蔓生长,蔓长80-100cm,生育期100-105天。单株可以成熟2-3老瓜。瓜色黄白,高圆形,长25-30cm,横径18-22cm。
籽粒长18-22mm,宽8-12mm,饱满度好,种子绿衣绿,种子千粒重200g以上。
单瓜产籽100g左右,露地栽培亩产220kg左右瓜子,高产地块可达到260公斤。
领航者2号:籽用西葫芦新品种,长势旺,叶片缺裂明显,直立短蔓生长,蔓长80-100cm,生育期100-105天。单株可以成熟2-3老瓜。瓜色黄白,高圆形,长25-30cm,横径18-22cm。
籽粒长18-22mm,宽8-12mm,饱满度好,种子绿衣绿,种子千粒重200g以上。
单瓜产籽100g左右,露地栽培亩产220kg左右瓜子,高产地块可达到260公斤。
丰籽1号:单瓜产杂交一代籽用西葫芦新品种。生育期115天,植株直立短蔓,生长健壮,抗病性强,平均单株座老熟瓜2-3个。
单瓜籽粒300粒左右。籽粒大,色泽光亮,千粒重200克以上,适宜食用、加工等多种用途。
平均亩产籽量150公斤。按照相应的栽培枝术种植,高产地块可达180公斤以上。
丰籽2号:杂交一代产籽专用型西葫芦,生育期90天,综合抗病性突出,平均每株老熟2-3个瓜。单瓜产籽数420粒以上,千粒可达220克左右,种子粒大,色泽好,商品价值高。一般亩产籽量150公斤左右,土水肥条件好,管理精通,高产地块可达200公斤以上。生长期95天,需有效积温2100-2200℃。
福鑫9号:单瓜产杂交一代籽用西葫芦新品种。生育期115天,植株直立短蔓,生长健壮,抗病性强,平均单株座老熟瓜2-3个。
单瓜籽粒300粒左右。籽粒大,色泽光亮,千粒重200克以上,适宜食用、加工等多种用途。
平均亩产籽量150公斤。按照相应的栽培枝术种植,高产地块可达180公斤以上。
凯福鑫18号:从法国引进材料,选育的短蔓性籽用葫芦新品种,中熟型,生育期100天左右。果形椭圆形,个大,成熟,瓜果色浓黄色,带有深色条带,后期温光条件不足也可不完全转色。果皮坚韧,果肉较厚,抗烂瓜能力强。籽腔大,平均单瓜籽数400-450粒,千粒重200克。籽粒较大,饱满度好,瓜仁绿色,商品性好,亩产籽量380-460斤( 667m2 )
凯福鑫19号:籽用西葫芦新品种,长势强,座瓜稳健,直立短蔓生长。生育期95-100天。单株可以成熟2-3老瓜。瓜形椭圆,瓜色黄色有条斑,耐腐烂。籽粒中大,瓜仁深绿色,单瓜籽粒400-500粒,千粒重180克,露地栽培亩产140左右,高产地块可达到260公斤。
(二)土地准备
1. 土壤条件
选用土层深厚肥沃的优质壤土或者沙壤土地;沙质土壤保水保肥力差,易脱肥缺水,产量不高;粘质土通气性差,排水不良,出苗慢。前三年茬口非瓜类作物。土层厚度保持在30cm以上。
2. 整地施肥
春季播种籽用西葫芦应提倡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进行秋深耕,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封冻前灌冬水。秋耕结合施有机肥,利用冬季冻融交替熟化肥料,避免因春季施肥而肥料没有熟透,造成烧苗。每亩(667平方米)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2000公斤,底肥磷酸二胺25-30公斤,硫酸钾25公斤,氮肥10公斤,粘性和沙性土壤每亩增施2-3公斤硼肥锌肥。
硼肥的作用:促进生殖生长,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及转化和糖分合成,缺硼时不能形成正常花器官,花粉管形成困难,妨碍受精作用,花粉籽粒发育不良,形成花而不实,实而不果,果儿不良。
建议:多施农家肥,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板结,修复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植物根系发达,利于根部吸收养分,提高抗性,大部分土壤缺钾,土壤中的钾肥都让植物吸收走了,变成了秸秆,秸秆焚烧的草木灰就是钾肥,所以多不钾肥。
(三)栽培方式
1.平畦:在温暖雨量均匀、排水良好地区适应,特别是北方沙土地区,按照0.9m地膜覆盖,播种1-2行;或1.4m地膜覆盖,播种2-3行平畦栽培。但是,在降雨多的秋季,露地平畦栽培地面容易积水,会引起果实腐烂。
2.畦作:在西北地区又叫水旱塘栽培,畦面高于畦间水塘,多结合地膜覆盖栽培。一般畦面高20-25cm,畦面宽100-150cm,西葫芦在畦边单行播种。
3.垄作:为较窄的高畦,适于栽培短蔓型西葫芦。一般垄底宽30-50cm,垄沟深10-35cm,垄面平或略圆弧型,垄间距50-70cm。垄作在坐瓜时需要注意瓜要摆在垄面上,果实不能浸水,否则后期果实容易腐烂。
4.坡地畦作、穴播: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庆阳、黑龙江、吉林、云南等省区坡地种植籽用西葫芦面积较大。因此栽培方式根据地形地势而定,坡度小于25 °的地块采用高线垄作;坡度大于25 °的地块改造成梯田或水平沟畦作,或者按照等高线穴播。
5.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早春低温、提高出苗率、增产、减少田间杂草、减少劳动作业等明显优势。
(四)播种
1.种子杀菌处理 预防苗期猝倒病。2,晒种 紫外线杀菌,提高种子活力(活力是指顶土能力)
播种时间 :建议挫期播种
西北地区4月末至5月初播种(特殊品种根据品种要求播种)有条件时可以提前3天播种1/5植株,
东北地区积温带复杂,播种期在不同播种带间差异较大,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播种。
华北地区于4月初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于3月下旬播种。
由于西葫芦不耐高温,所以提早播种可显著提高产量,晚播产量会明显降低,为此特别提醒,在不遭霜冻的前提下应尽早播种。
2.播种方式:
籽用西葫芦一般采用露地直播;在小面积播种时可以催芽播种。
天气晴朗时覆膜可直接播种。阴雨天多或气候不稳定,应催芽播种。
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子放在瓷盆里用30℃温水浸透,一般浸种时间在3-4小时,种子吸透水后,捞出,晾干表面水分,再放入瓷盆里其上覆盖干净的潮温毛巾。期间要换1-2次水,24-36小时后,当种尖突出露白顶芽即可播种。
(1)人工直播
干籽直播:播种深度一般为2-3cm,土壤干旱可深到3-4cm,株距35—40公分,穴播每穴1-2粒,播前穴内放适量的辛硫磷颗粒剂与土充分混匀防治地下害虫,。地膜覆盖穴口开口呈“十”字形,不能开成一条缝,否则幼苗出土后易“穿枪”,即苗在地膜下,放苗不及时会被“烫死”。种植穴按实,种子平放即可,不能把种子竖栽在土中,否则容易出现戴帽出土夹苗,子叶不能正常张开,严重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播后盖湿土2-4cm封严地膜口。
坐水直播:土壤墒情不好时,坐水直播不仅可以恢复土壤墒情,而且还可提前出苗、出全苗。方法是:先开穴,浇足底水,每穴播1粒种子,水渗完后盖2cm厚细土,温度合适时4-5d即可出苗。幼苗1-2片真叶时间苗,选留一株生长健壮苗。
(2)气吸式精量点播机直播
精量点播新技术以其省种、省工、增产、经济收益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迅速在新疆、甘肃等省区推广。效率高、播种精确、有效减轻劳动程度、降低播种成本,而且在大面积栽培时,不会由于劳动力不足而延误农时。
此外,一般要在田间避风向阳的地方准备苗床,将部分种子播种育苗,以备田间缺苗时移栽补苗用。
四 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而定 1 短蔓型 2长蔓型
短蔓品种:
内蒙古: 地力肥沃建议亩密度2300株(地力肥沃双瓜率高,不易过密,过密长势旺盛,通风透光不好,地力差的地块建议亩密度2800株,地力差的地块单瓜率高,以密度高来达到高产)。
新疆:高水肥滴灌管理建议亩3500株
东北:湿度大,黑土地地力肥沃建议亩1800株
五、田间管理
直播西葫芦田苗前可用:25%胺草磷乳油200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200毫升/亩,喷雾处理土壤。西葫芦移栽前除以上两种药剂外,还可用33%除草通乳油150毫升/亩,或24%果乐乳油50毫升/亩,或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左右,喷雾处理土壤,然后移栽西葫芦。
西葫芦移栽缓苗后可用:25%胺草磷乳油200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200毫升/亩均可应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毫升/亩也可在西葫芦田使用。切记喷洒除草剂应选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不要喷在植株上。
在自然授粉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对提高产量极为有利。每天上午十点以前(6-8点最佳)采摘雄花去花冠后在雌花上涂抹。一朵雄花最多只能涂沫两朵雌花。为了提高座果率增加单瓜籽数,可按照每公顷2-3箱配置蜜蜂辅助授粉。
第一瓜往往因为植株偏小,气候不适,雄花量不足,容易造成僵果且结籽量少,所以应尽早打掉,从第二雌花以上开始座果。
有条件时可以提前3天播种1/5植株,或播种更早开花的品种作为授粉株,也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前期控制肥水,利于根系生长,防止徒长,地不干旱可少浇水,瓜座稳后肥水不可缺,亩追施果实膨大肥,氮肥和硫酸钾肥,后灌水或水融肥。应间隔7-10天追浇灌浆肥一次,提高籽粒饱满度,可显著增加产量和品质。以浇井水为宜,浇灌受污染的河水易引起死苗烂瓜现象。座瓜后再喷洒一次“烯唑醇”防治白粉病。
浇水以滴管、膜下暗灌和沟渠漫灌为主,随水将追肥施入。
六、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栽培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和霜霉病;
西葫芦栽培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
在防治措施上,除严格控制温、湿度,合理浇水追肥,提高植株抗性外,农药防治必须及时进行。
◆ 白粉病:发病初期,用40%杜邦福星乳油800倍液,也可用氰菌脞、烯脞醇世高等药剂轮换使用。或300倍液食盐水或800倍液小苏打水喷雾,每7天1次,连喷2-3次。采收前3天不再用药。
◆ 病毒病:主要防治好蚜虫、白粉虱等传播病毒源的害虫,另外,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掉烧毁,用肥皂洗手,防止传染其它株。
◆ 灰霉病:发病初期,用40%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 霜霉病: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 蚜虫、白粉虱: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500倍液,或25%灭螨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7天1次,连喷2-3次。潜叶蝇、烟粉虱: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液,或20%菊马乳油1500倍液喷雾,隔7天1次,连喷2次。
蚜虫和白粉病是危害西葫芦的主要病虫害,应格外重视防治!后期还需注意土壤多水造成疫病烂瓜的情况,主要通过高垄栽培,合理设置排水布局来避免田间积水。
七、采收取籽
1.采收后熟:当田间95%的瓜达到老熟,瓜蔓开始枯萎时进行收获,收获的瓜放在向阳干燥处后熟,果实成熟度较好的大瓜后熟7-10d,半成熟瓜后熟10-15d,嫩瓜后熟20-30d,不同品种类型后熟时间不同,然后破瓜掏籽。
2.取籽:可用人工或机械两种方法掏籽,选择连续晴好天气打瓜掏籽。掏籽时应将充分老熟瓜与不充分老熟瓜分开掏挖。
3.晾晒清选:机械或人工取籽后及时摊薄晾晒至完全干燥后装袋。东北和内蒙东部地区瓜籽收获9-10月,气温下降,出现早霜冻和早冻害。瓜籽晾晒时水分过高,容易出现冻板,洗种后应选晴天晾晒,有条件时可以用自然风吹干或加热烘干。葫芦籽的外观色泽是商品价值的主要一环,所以应薄薄的撒在遮阳网上,而不能直接堆在土地上,以免造成霉腐或沾着泥土,失去外皮光泽。
提高籽用西葫芦产量的措施:
1、在避开霜冻的情况下播种越早越好;
2、播种时一定要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3、保证花期有足够的蜂源或人工辅助授粉,以确保挂的结籽量;
4、在没病的情况下防病越早越好;
5、采收时间在不烂瓜的情况下,挖籽越晚越好,但不能遇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