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法规 - 科技创新

安徽滁州薄壳山核桃涝灾后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1-05-20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

2020 年春夏之交, 江淮地区遭遇历时逾 50 d 的超长梅雨天气,对薄壳山核桃生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根据洪涝灾害的受灾程度,在认识洪涝灾害对林木危害机理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加强洪涝灾害诱发的病虫害的防治,是当前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1 涝灾对树木的影响

1.1 影响根系生长

持续长时间的降雨,或者短时间内的暴雨,形成的洪涝使土壤水分处于超饱和状态, 导致土壤缺氧,薄壳山核桃根系产生甲酸、乙酸、草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和硫化氢、甲烷、氧化亚铁等有毒物质,给植物根系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此外,夏季发生洪涝时的水温很高,植物呼吸作用更强,积累的营养物质消耗加快,树木养分积累不足。

1.2 引起枝条徒长

由于降雨频繁,降雨量大,加上温度适宜,造成薄壳山核桃营养生长加快,抑制果实发育,引发枝条徒长、落果和影响下一年花芽的形成。 同时,枝条旺长造成果园郁闭,容易诱发病虫害发生 。

2 涝灾后管理措施

要减轻受涝树木的损失, 尽早恢复其正常生长,关键是要尽早排除积水,减少水涝对树木的进一步伤害,逐步恢复树木根系的吸收功能;同时,尽量减少地上部分蒸腾和树体水分损耗,逐步使其恢复正常生长并发出新根。

2.1 清淤排水

洪涝对树木的伤害程度,与浸水时间长短、水淹深度以及水温均成正相关。 产生涝害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强行排水,行间挖深 50~60 cm 、宽 30 cm 的排水沟,排除渍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表土干燥。 与此同时,清除淤积在根部周围及枝、叶上的杂物和污泥,确保树木正常的生理活动。

2.2 扶正培土

对涝灾造成树体歪斜的树木要尽快扶正,防止土壤干结后强扶伤根;对高大的树木要设支架支撑固定,并清洗叶片上的污泥; 对因表土冲刷而外露的根系,要尽早培土护根,避免烈日、高温灼伤其营养须根。

2.3 松土除草

排涝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恢复吸收功能。 在距树干 1.5~2.0 m 处,可扒开树盘周围的土壤晾晒、散墒,以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强通气,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待 2~3 d 后再覆土 。水淹后杂草生长较快, 要根据杂草长势及时进行刈割,避免杂草疯长造成果园树下郁闭通风差,加重病虫害的侵染传播 。 根部覆盖薄膜或防草布影响透气的,应去除。

2.4 合理修剪

对涝害树木进行修剪,使植株地下根部吸收水分与地上部分蒸腾水分尽快取得平衡。 首先,疏除背上枝、徒长枝、折损枝,改善树体内部光照条件。 其次,对受灾较轻的树木,除了剪除残枝病叶外,还要对结果较多的树进行适当疏果;对受灾较重的树木,要进行适当重剪,以增强树势。 淹水时间较长的植株,要及时剪除水灾引起的病枝、病叶和病果,并将其清除进行深埋或焚烧。 另外,在修剪时要把伤口锯平、剪平,减少伤口面积,并涂抹愈合剂,以利于伤口愈合。

2.5 补肥养树

对于涝害不严重的树木,可适当追施肥料。 因根系吸收能力较弱,不宜进行根部施肥,应进行叶面追施。 可选用 0.1%~0.2% 磷酸二氢钾、 0.3% 尿素或氨基酸螯合肥 500 倍液,每隔 8~10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也可在树干上涂氨基酸螯合肥, 每隔 20 d涂1 次,连涂2~3 次。 秋季适当提前并重施基肥,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复合肥为辅。

2.6 补植补造

洪涝灾害过后, 要及时清理水淹致死的树木,并迅速组织补植,做到缺一株补一株。 补植时,优先选用优质健壮、根系完好的大容器苗,栽植时要浇足水,填土踏实。 栽后应加强管理,重点是保证水分供应,避免树木失水。 如遇干旱天气,应 10~15 d 浇 1 次透水。

2.7 病虫害防治

洪涝灾害发生后,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易诱发根腐病、黑斑病、褐斑病、溃疡病等多种病害,后期易出现刺蛾类、天牛类害虫。一旦发生病虫害,应及时防治。

2.7.1 根腐病。 感病后可导致树木枯萎死亡,有时 1~2 年逐渐死亡,表现为发叶迟、落叶早、叶片小而黄、部分枝梢枯死、树冠稀疏。 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挖开根系,可发现根系已变黑腐烂。

根腐病可通过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沥水。 地势平缓的地块应开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根系通气状况。 二是土壤消毒。 发现根系变黑后要立即进行救治。树冠投影范围内浅翻后灌药,灌根时每 100 L 药水可加入 0.5 kg 尿素,每隔 15 d 灌 1 次,连灌2 次,药剂可选择硫酸铜、噁霉灵等。 死亡树木的树穴宜使用生石灰消毒处理后再补栽。

2.7.2 黑斑病。 叶片上病斑颜色多为黑色,危害叶片、嫩梢、果实等地上幼嫩部位,以叶片和果实为主。 病斑形状有圆形、近圆形、多角形、不规则形或轮纹状。 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整个叶片变黑脱落;嫩梢上病斑呈梭形、褐色,稍凹陷;果实上病斑一般后期凹陷变黑,甚至果仁变黑腐烂。

黑斑病可通过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选择品种。 选择抗黑斑病的优良品种栽植。 二是增强树势。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性。 三是清除病源。 彻底清园,清除病叶、病果、核桃采收后脱下的果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剪除病枝、枯枝,减少越冬菌源。 四是化学防治。 全株喷施25% 咪鲜胺乳油 200 倍液, 或 25 g/L 咯菌腈悬浮剂1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每隔 7~10 d 喷1 次,连喷 2~3 次。 入冬后、萌芽前喷 3~5 °Bé 石硫合剂清园。

2.7.3 褐斑病。 早期病斑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红褐色病斑,病叶早落。 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 5 月中旬至 6 月初开始发病, 7 — 8 月为发病盛期,通常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防治褐斑病可喷洒波尔多液、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每隔 7~10 d 喷 1 次,最好用不同药剂交替防治,共喷洒 2~3 次,效果良好。

2.7.4 溃疡病。 初期在树皮表面出现点状黑褐色病斑,后扩大成长椭圆形,并有黑褐色黏液流出,病斑呈水渍状。 后期病斑中央下陷,有时纵裂,其上散生很多小黑点。 主要危害主干 2 m 以下部位。

防治溃疡病,可刮除较小的病斑或划破较大的病斑,宽度比原病斑多 1~2 cm ,深达健康木质部。 之后对树干 2 m 以下全部喷雾, 对病斑处重点喷雾或涂抹。药剂可选择 843 康复剂、腐殖酸铜、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福美胂等 。

2.7.5 刺蛾类。 俗称洋辣子,以幼虫为害叶片,叶片上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仅留叶柄及主脉,影响树木生长。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低龄幼虫有群集特性。刺蛾类可通过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 每1~2 hm 2 设置 1 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及时剪除幼虫聚集的叶片。二是化学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向叶面喷洒苦参碱、灭幼脲 3 号、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等防治,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喷 2 次。

2.7.6 天牛类害虫。 主要有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 成虫啃食枝条表皮、叶片和嫩芽,造成枝条枯死或风折;幼虫在枝干内蛀食,被害枝干上有一排排粪孔,地面可见木屑状粪屑,严重者致枝干或整株枯死。

天牛类害虫可通过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物理防治。 检查树干基部及枝条,用利刃或圆凿击打虫卵(流胶泡沫处);除去虫道内粪粒后,用钢丝钩杀幼虫。 二是化学防治。 5 月底至 6 月底,树下部 100 cm 以下用8% 氯氰菊酯悬浮剂(绿色威雷) 150~300 倍液、噻虫啉微胶囊 300~400 倍液、 50% 杀螟松乳油喷雾触杀成虫,间隔 40 d 左右再喷 1 次; 发现并掏出蛀道内虫粪,用蘸有 5% 吡虫啉乳油、 1.8% 阿维菌素乳油、 80% 敌敌畏乳油 10~20 倍液的棉团堵塞蛀孔,或用兽医用注射器注入药液并用泥土封闭蛀孔,或施用注干剂(阿维菌素 + 吡虫啉 + 甲维盐)毒杀幼虫。

2.7.7 桃蛀螟。 桃蛀螟俗称桃蛀心虫,以幼虫钻蛀果实。 成虫将卵产在果实和果柄上,孵化后蛀入果内,果实外皮留有蛀孔, 并从蛀孔流出黄褐色透明胶汁,常与其排出的黑褐色粪便混在一起,粘附于果面。 幼虫在果内将果仁吃光,使果内充满粪便,老熟后在果内或果柄相接处结茧化蛹。

桃蛀螟可通过以下方法防治。 一是营林措施。 及时清理残果,集中烧毁,消灭果内幼虫,消灭虫源;行间套种向日葵,诱集桃蛀螟成虫在向日葵花盘和茎干上产卵,适时将向日葵连茎干砍除焚烧或深埋。二是物理防治。 4 — 8 月,在果园内或周围用黑光灯或糖醋液或桃蛀螟性信息素引诱剂诱杀成虫。 三是化学防治。

9 月初幼虫孵化期, 采用 8% 阿维菌素乳油 1 000 倍液、 BT 乳剂 +2.5% 阿维菌素 1 000~2 500 倍液、 1% 苦参碱水剂 800 倍液等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