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苏全省范围内都有薄壳山核桃栽培。薄壳山核桃实生苗从栽植到进入盛果期所需时间一般需要十年之久,为了提高薄壳山核桃早期经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省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对薄壳山核桃高效复合栽培技术进行重点试验研究。通过留养主干较高的果材两用型栽培模式,薄壳山核桃与农作物间种的方式和经营模式相一致,促进了薄壳山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1 建园地选择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温暖湿润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南缘地区,与美国薄壳山核桃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相似,立地条件相当。薄壳山核桃适应性强、耐水涝,在江苏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生长。
2 品种选择和土壤准备
薄壳山核桃品种多种多样,不同品种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相结合,确保所选品种的适宜性是提高果实质量和数量的重要前提。薄壳山核桃为雌雄同体,但自身的雌雄花期大部分不遇,必须配置雄雌花期相遇的品种作为授粉树。一般至少选择 4个品种互为授粉树,授粉树比例不少于 10%,花粉传播距离为 50 ~ 200 m,江苏地区常见品种是波尼、威斯顿、马罕、威奇塔和肖肖尼 5 个品种。进行栽植之前需要对土壤予以改良,创设良好的灌水条件,一般情况下,栽植穴规格的长、宽、深均为 80 cm。
3 密植与间作
为实现早期丰产,可有计划地密植。初植时,株行距设置为 5 m×6 m,每 667 m2栽植 22 株;6 ~ 8 年后,隔株移植或隔行移植,变为 10m ×6 m,每 667 m2栽植11 株。春季,薄壳山核桃很晚才萌芽,秋季落叶时间较早;其主根深入地底超过 2 m,吸收根一般在 30 ~ 60 cm 土层聚集,由于根系深,适合在园中展开间作,间作物选择矮杆作物,并留足营养带,以增加早期收入,起到以短养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益。其根系所分泌的核桃醌会影响其他作物的呼吸作用,阻碍作物良好生长,所以在间作时不要种植茄子、马铃薯、辣椒等对核桃醌敏感的作物,这时行间可以套种小麦、大豆及地径 1 cm 的龟甲冬青、金叶女贞、榉树幼苗等。
4 薄壳山核桃的移植
为了保证成活率和减少结果时间,用容器嫁接大苗移植,植穴规格为 1 m×1 m×1 m,每穴需要施 1 kg 农家肥,再用 200 mg·L-1 ABT 生根粉灌根并浇足水,植苗周围表土覆盖上地膜保温,截干保留 2 ~ 3 个饱满芽,伤口涂抹抗菌保护剂。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增大树盘,以免水土流失问题出现,是幼树阶段的重要工作。针对梯田或平地果园而言,需适当的间作部分薯类作物。针对结果果园,可对绿肥进行种植,加强土壤肥力。切实做好松土和除草工作,以免出现土壤板结问题。
5.2 施肥管理
应切实做好追肥和基肥工作。其中,基肥主要使用的是有机肥,通常在秋季施加。追肥最佳施加时间为树体生长期,并以尿素、复合肥等为主。一般情况下,基肥和追肥次数分别为一年一次、一年三次。在核桃开花前或刚开始展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在幼果发育期再一次追肥;在坚果硬核期进行第三次追肥。核桃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肥,然后在配合有机肥,确保各类微量元素的充足。同时,薄壳山核桃中的锌元素十分丰富,充足的锌肥有利于促进产量增多。不仅要展开常规施肥,同时在生长季节,可以在叶面上喷洒3~5次0.1%~0.3%硫酸锌,这样可以提高坚果产量,使果仁储存的品质得到保证。
5.3 水分管理
首次灌水需要在萌芽前,即 3 月中旬,以此缓解旱情;5 月 15 日—8 月 10 日,通常不对其灌水,雨水量较多的季节应做好排水工作;秋梢停止生长后,8 月 15 日后与秋季追肥相结合,立足于墒情补充水分;秋季施加基肥后要提高灌水量,灌透土壤,为新根萌发以及混合花芽发育提供有利条件,积累充足营养;若是条件允许,落叶后到封冻前可以浇灌封冻水。另外,薄壳山核桃在生长旺盛期,对水的需求量极大,这一阶段若是水分不足,会对树体生长和结果造成影响。例如,3—4 月属于薄壳山核桃的开花时期,此时对水的需求量极大,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6 整形修剪
如果修剪时间不合适,便会造成伤口“伤流”情况出现,养分流失,树势不好,甚至枝条还会枯竭,甚至直接死亡。对此,应该在春季展叶后或采收后到叶片变黄之前修剪核桃树,但春季修剪的时候,会流失诸多营养,幼树和结果树的最佳修剪时间分别为秋季和春季。若各株之间间隔较远,具有较强的直立性和充足的水肥量,则可以采用疏散分层形;若是立体条件不好、具有较强的开张性,便可以采用自然开心形;如果株距较近,可以运用扇形整枝,当应把辅养枝留在行间,当两行间接头对光照造成影响时,便可以缩剪,使其变成结果枝组。对下垂枝和背后枝进行处理、利用徒长枝和母枝、培养结果母枝,对光照条件进行优化,促进产量提高是结果树修剪的主要任务。
另外,薄壳山核桃顶部的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培养成主干疏层形、二层开心形、三挺身形,其中三挺身形是在主干上部培养 3 个 30°斜伸且生长较好的主枝,各主枝上对 3 ~ 4 个侧枝展开培养,在各侧枝上培养二级侧枝,最好在 2 个左右,在主枝和侧枝附近均匀分布结果枝。幼树阶段,注意借助春季拉枝、夏季摘心和扭梢,将主干高控制在 1.8 ~ 2.0 cm,把分枝以及短枝量增多,促进产量提高。
7 病虫害防治
天牛、叶甲、警根瘤蚜是江苏地区薄壳山核桃的主要虫害,会导致核桃树长势减缓,产量下降,更加严重的会导致树木死亡。
警根瘤蚜主要对叶片、果实以及新梢造成为害,叶片和新梢受到为害后,会出现如同豆粒一般大的虫瘿,受害植株生长速度较慢。此虫每年发生 4 代左右,树皮的裂缝为虫卵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4 月 1—10 日越冬卵开始孵化,结束时间在 5 月 10—20 日。防治方法:萌芽前喷施铲除剂和 10% 吡虫啉,萌芽后喷施 2.5 倍或 1 000倍三氟氯氰菊酯 2 000 倍液、10% 吡虫啉。
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天牛会对木本植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如苹果、榆、松、楮、柑橘、柳、茶、桃和核桃等。1)绕枝沟胫天牛(割枝天牛)会将卵产在枝条上,之后沿着枝条,在周围割一沟,最终造成枝条断裂、枯竭,甚至死亡,幼虫在枯枝中寄生。2)光肩星天牛,原产于中国和朝鲜,是许多硬材树的主要害虫。成虫为亮黑涩,身体上的白点呈不规则形状,体积大,长 1.9 ~ 3.8 cm。整个夏季,成年雌虫通过啃食树皮产卵,导致树木出现一个深色伤疤,约 1.3 cm 长。孵出幼虫后,在树心中寄生,在此取食、发育,之后通过挖洞爬出,致使树干上形成宽约 9.5 cm 的洞。天牛因种类、食料的多寡和被害植物的干湿、老幼程度,均对幼虫的发生代数以及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一些一年完成一代或两代,一些 2 ~ 3 年或 4 ~ 5 年才可以完成一代。通常成虫或幼虫通过寄生在树干中越冬。一些成虫的寿命为十多天,一些为 1 ~ 2 个月;但成虫若是在蛹室中越冬,寿命可长达 7 ~ 8 个月,相较于雌虫,雄虫寿命较短。防治方法:使用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等自然天敌可达到很好的防虫治虫效果。
核桃叶甲是一种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又被叫做金花虫,其幼虫和成虫群主要对叶片造成危害,影响树势。此虫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树干基部粗皮缝或地面覆盖物中顺利越冬,在叶背面产卵,孵化后以叶肉为食,5—6 月最严重。防治方法:黑光灯诱杀、清园、喷施 4.5% 高效氯氰菊酯 1 000 倍液、1.8% 阿维菌素 4 000 倍液,或80% 敌敌畏 1 000 倍液。
8 复合经营综合经济效益
在研究薄壳山核桃良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各品种花期进程,合理配置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之间比例与方位,增加授粉概率,提高授粉质量和着果率。例如,泼尼花期早,可作为威斯顿、马罕、威奇塔、肖肖尼的授粉树,保证着果和丰产。采用“水平变干开心”整形技术和目伤技术,促进结果枝的发育和开花结果的营养积累,同时配合适宜的授粉组合,建立早果丰产技术体系,单株结果枝量可提高 3 倍以上,实现 3 ~ 4 年开始结果,预计可达到单株产量 1.8 kg,667 m2产 50 kg 左右的经济效益。
薄壳山核桃一般 6 年结果,8 年成材,所以早期薄壳山核桃通过与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复合栽培来增加经济效益。采用宽行窄株的栽培方式,在开始的 5 年,保持小麦、大豆的高产与稳产;随着薄壳山核桃进入生长旺盛期和结果初期时,林下可以套种丹参、射干、杜衡等耐荫中药材来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因此,推广薄壳山核桃与农作物间作的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薄壳山核桃经营的早期收益,实现以短养长。种植模式适宜推广合理的间种密度留养主干较高的林果两用型栽培模式,早期延长林下经济作物间种时间,后期则可以取得薄壳山核桃干果和珍贵木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