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法规 - 相关标准

生鲜坚果与籽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0-12-21作者:liuhui来源: 阅读次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鲜坚果与籽类
(征求意见稿)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 16326-2005《坚果食品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16326-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鲜坚果与籽类
 
    ——增加了果蔬籽和坚果的定义
 
    ——增加了果蔬籽类安全指标
 
    ——修改污染物和真菌毒素指标
 
    ——增加了酸价、过氧化值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326-1996、GB 16326-2005
 
    生鲜坚果与籽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果蔬籽、坚果,经初选、清理、筛选、去壳、抛光或分级等初加工,而未进行熟制工艺加工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果蔬籽 fruit and vegetable seeds
 
    指瓜果、蔬菜的种子,包括南瓜籽、西瓜籽、葵花籽、豆类、花生、葫芦籽、玉米、芝麻等。
 
    3.2  
 
    坚果 nuts
 
    树坚果
 
    指乔木类植物的种子,具有坚硬外壳。包括杏仁、扁桃仁、腰果、榛子、核桃、山核桃、松子、板栗、开心果、银杏、夏威夷果、香榧等。
 
    3.3  
 
    生鲜 fresh
    
    未进行熟制工艺加工的坚果与籽类。
 
    3.4  
 
    初步加工  initial processing
 
    采用沸水、蒸汽、微波、紫外线、冷冻等,对生鲜果蔬籽、坚果或其籽仁表面进行灭菌工艺处理。
 
    4 技术要求
 
    4.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色泽均匀,不同品种应具有相应的色泽,不得有杂色
将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颗粒形态和杂质,带壳产品应去除外壳后用观察仁的色泽;嗅其气味,做出评价。霉变粒、虫蚀粒以颗粒数计,杂质以质量计。
霉变粒
≤2%
虫蚀粒
≤1.5%
杂质
石子、烟头、金属、玻璃、动物器官等恶性杂质不得检出,其它杂质含量≤2%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坚果
果蔬籽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 )   ≤
0.08
0.4
样品前处理见附录A,按GB/T 5009.3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酸价(以脂肪计)/(mgKOH/g)       ≤
4
3

    4.3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4.4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4.5 农残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5 其他
 
    5.1 果蔬籽类产品中有部分原料同时还属于粮食(如豆类、芝麻、玉米等),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以外,还应符合GB 2715相关要求。
 
    5.2 坚果类产品中个别产品(如板栗)因脂肪含量较低(脂肪含量小于10%),理化指标不需要控制酸价、过氧化值。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酸价、过氧化值及羰基价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
 
    B.1去壳
 
    对于带壳坚果炒货食品,应剥去外壳,取适量可食部分。其中南瓜子、吊瓜子产品应去除瓜子仁表面粘附着的绿色内膜,因绿色内膜经浸提后的产物影响滴定终点。
 
    去除绿色内膜的方法:将去壳后的瓜子仁用蒸馏水喷洒其表面,5min后,用手搓去绿色内膜,将去除干净绿色内膜的南瓜子仁放在50℃左右的烘箱内烘至45min。
 
    B.2油脂提取
 
    将试样粉碎后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沸程为30℃~60℃石油醚100mL,振摇1min放置12h,经盛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滤液于60℃水浴上,减压挥尽石油醚,以备待用。提取油的量应满足GB/T 5009.37规定的方法的测定要求。
 
    注:用于油脂提取的溶剂(石油醚)不得含有过氧化物,否则会影响过氧化值的检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