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高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与管理 - 营销高手

人口红利增长见顶 I 社区媒体助力品牌突围破局业绩增长

发布时间:2023-02-23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

网红品牌的尴尬在于“火于线上,止步线下”。所以,从网红到长红的突围路径就是要到线下去!线下渠道成为消费品牌们的营销新战场,“巷战”正酣。而与线下渠道相匹配的传播媒介就是社区媒体(道闸,门禁,电梯,社区灯箱,地下车库灯箱广告等)。尤其是梯媒在“封闭、低扰”的环境里,通过高频曝光,帮助品牌搭建从“认知”到“认购”的沟通桥梁。20年一轮回,消费品牌们重新杀回超商、便利店、社区小店,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填满了那些连我们自己都还没察觉到的“细分场景”。

我们知道新消费品领域曾经百试不爽的爆款公式“2万篇小红书+8千个抖音+3千个B站+150篇知乎问答+直播带货=一个新品牌”,也行不通了,回望市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新品牌跑出来。 纵观今日新消费赛道,无论是流量红利还是品类红利,都已消退殆尽,而主播带货这一重要渠道也失去了猛势,风险骤增,既无往日风光,又竞争激烈。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新消费品牌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打法不再是制胜关键。

一些聪明的玩家,开始往线下走去,试图寻找新的破局方式。伴随着消费升级和疫情后的消费热情,“所有消费品都被重做了一遍”。数据显示,2020年崛起了超过2000个新品牌。在增长上,他们采取了前人的做法:小红书和抖音做种草,B站做品类科谱,知乎做品类测试,微信做私域,直播做带货。

同质化的打法,导致钱都砸向同一个渠道,这也导致了流量成本越来越高,ROI却来越越低。早在2021年春天,一个美元基金在研究了某食品品牌后就发现,这个“知名的品牌”在流量上的投入正在入不敷出,投放转化率相当惨淡仅在1:0.8左右,也就是说花1万元投放,只能产生8000元销售。

下半年,国际美妆品牌欧莱雅和两位头部主播的“决裂”,揭示出了品牌被流量绑架的困局;年末,头部主播们先后倒下,更是让不少新消费品叫苦不迭。健康食品品牌“松鲜鲜”正是其一,创始人透露“松鲜鲜”一直在以“直播间最低价,基本不亏不赚,有时会亏损”的情况与主播进行合作,主要是为了销量和品牌宣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松鲜鲜”都保持着这样的“流量虚假繁荣”,但其实最后真正帮这家新消费品出圈的,是靠其创始人的一篇哭诉文。这对于品牌来说,既尴尬又无奈。以上的种种情况,都说明了新消费品正在受流量之困。

事实上,天下苦流量已久矣。自互联网出现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追随新的流量增长方式。从PC时代的网站,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淘、小红书再到抖音、直播。每隔三五年,线上流量会随着渠道的变化而转移阵地,又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和渠道常态化,再逐渐碰到增长天花板。这些流量红利、人口红利、品类红利都被归结为外增长驱动力,总会面临消失。人们真正忽略的是内生力——品牌的价值。第三方机构凯度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销售中,70%的销售是在中长期发生的,由品牌资产贡献;短期直接转化实现的销售只占30%。

换句话说,内生力才是最可贵的增长源泉,企业最大的免费流量池其实是品牌。这也是网生新消费品牌最需要的,一味地追逐流量,换来的只会是一地鸡毛,只有从网红消费品变成国民品牌,才能走出增长困境。走出怪圈,到线下去如此看来,一些成熟的新消费品正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蹚出一条路来:在仍有内容红利、人群红利、线上电商红利的时候,抓住线上机会,完成0到1的积累和超车。但在流量难以撬动、直播带货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新消费品牌更需要强化品牌认知,转而从线下,利用梯媒等渠道重复发声建立品牌的穿透力。

线下营销的进化,新消费品牌玩法和态度的转变,除了线上流量困境和自身因素之外,也与线下营销环境的变化相关。品牌圈流传一句话,“微博影响舆论,微信留存私域,抖音创造流行,美团决定口碑,小红书天天种草,户外广告负责**”。

相比起传统线下营销方式,线下媒体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新消费品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当通往品牌增长的路不止一条时,新消费品牌自然不用在固着地在线上流量中寻求增量。诸多消费品牌的例子已经说明,在互联网人口红利增长见顶的时代背景下,新消费品要想持续实现增长,必须在内生力上发力,建立自己的品牌壁垒;在流量红利重回线下的当前,社区流量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

在去中心化的流量环境里,品牌更要具备“流量聚焦”的能力,向中心化回归,才能做到真正的饱和攻击。线下渠道对于消费品牌尤为重要,它实现了两个功能:一是场景聚焦。线下门店能为消费者解决“及时享受”的问题,看到喜欢的就直接买走,不需要延迟满足;二是直接体现产品的强功效。线下门店能与消费者达成“零距离交易”,消费者可以现场直接体验产品的品质,节省了用户教育成本。

社区媒体成优选项,具备“中心化”引爆能力

进入新消费时代,传统品牌或初创品牌,均面临着巨大的商业挑战。品牌们踏上了线下战场,但线下战场同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唯有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主流品牌,才能享受品牌溢价,从而赢得竞争。彭小东导师:记住,只有品牌深入人心才是持续免费的流量,品牌力才能提升流量的转化率,品牌势能才能带来产品的溢价能力。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做起的,小企业不可能到全国去投放两个亿广告,你可以找到你现在终端布局最好的样板地区,你可能一个省只要一二千万,就可以饱和攻击,甚至一个小城市可能只要两三百万就可以做局部的引爆,先把样板地区打起来。

技术加持,助力社区广告的新价值链

近年来,技术加持助力户外广告行业迅速发展,户外广告实现了品牌建设与销售转化的媒体价值。具体包括:信息传输技术的加持,使传播场景无限拓展;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助力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数字化趋势下,媒体、受众媒触习惯和广告主预算分配更为碎片化,需要新的投放理念指导广告主进行投放。其中,楼宇内的广告媒体,周边环境稳定,受影响程度低,发展前景好,被视作优质的媒体资源。

在户外LED/ LCD、高铁站、机场广告、影院广告等各类户外媒体中,社区广告帮助广告更好地落地,作为到达率的补充,与消费者进行紧密的链接。当下,社区广告发展日趋成熟,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连接的重要渠道。社区媒体各行业广告主中已占有一定量的广告预算,规模生态初显,其优势包括:实现区域性智慧化触达,是实现销售转化的终端媒体之一;社区广告到达率高,接触频次高;受众稳定,抗干扰性强和性价比高;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营销和管理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人(受众)、媒体环境、传播环境是社区媒体选择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数据支持和反馈报告助力广告主社区媒体选择。

随着规模化、标签化和技术融合成为社区广告发展关键词,社区广告有效广告价值链形成:从线下社区广告曝光,实现转化,到线上社区引流,建立品牌口碑,再到二次智慧触达,社区广告形成有效广告价值链。

期间,社区广告的价值与优势受到了品牌及行业的肯定——

到达率高,接触频次高

居民每天多次进出社区,触达频次高;很大程度上属于“强迫性广告”,社区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场景。

受众稳定,针对性强

社区居民属性稳定,能有效把握社区居民的共性特征,如家庭收入、职业特征、教育水平和消费理念,有强针对性;在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下,社区媒体帮助广告主实现从“千人一面”传播转向“千人千面”传播,可以根据品牌受众的需要,智慧选点。

社区场景贴近受众生活圈

社区属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干扰度小、位置明显、展示面积适中;社区广告与受众的“生活圈”紧密结合,是典型的日常暖场景,居民在小区环境内心情放松,容易吸收外界信息。

投资成本低,性价比高

与其他户外媒体比较,社区媒体的CPM(千人成本)较低。

数字化趋势下的社区广告

在数字化趋势中,媒体的界限被打破,媒体不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以互联网连接为基础连接媒体;而受众变得很分散,无论是信息平台,信息内容和信息接触时间变得高度碎片化,都在快速的变化当中。对广告主根据预算和传播目的来指导预算分配的流程被打破。如何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链接投放媒体,触达分散的受众成为新的挑战。

尤其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媒体的选择更加精细化。从品牌/产品定位与特性、活动传播目的、项目预算,到媒体的附加价值、覆盖效果、人群匹配度、竞品投放策略等多方面因素,都要被综合考虑。在技术与需求双重推动中,社区媒体的发展趋势越加鲜明:

规模化:社区媒体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广告点位分散,只有当保有量有保证的时候,才能实现传播的规模化,达到品牌传播的要求

标签化:根据一些小区的特征,如小区楼盘的价格;小区居民的平均收入和活动特征;把小区组合起来,打上相应的标签,供广告主参考。

技术融合:短期上,实现屏幕电子化,同时密切关注5G的发展能够帮助媒体实现快速更换素材,电子屏幕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受众进行互动;长期上,快速帮助媒体实现智慧营销。如,通过wifi探针或者人脸识别,知道电梯里面是什么样的消费者,然后实现智慧推送。

同样重要的还有社区广告的数据支持和反馈报告,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营销价值链,从流量入口、数据沉淀到用户二次触达。从可见性高,能吸引居民受众注意力,到对小区居民进行针对性投放,与消费者距离靠近,能对小区居民进行销售转化,以及通过数据沉淀,建立口碑,实现二次触达。这背后需要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有效赋能:通过数据管理平台覆盖全国服务社区以及住户,进行标签细分和归类,满足广告主/代理商从投前人群/资源选购、投中监测分析及投后报告的全流程数据服务,帮助广告主/代理商智慧触达目标受众,实现广告投放效果最大化的营销目的。

未来,随着5G时代的来临,结合人脸识别、视频采集、AI算法、AR增强等技术,社区媒体或将会爆发出更大的想像和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