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2024即将过去,在一年之末,最繁忙的大促也即将拉开序幕。
“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在距离春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零售企业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希望能打出一场开门红的漂亮仗,但零售是细节的工作,春节促销亦是如此,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你是否已经做好了以下三个准备呢?
寻找核心品类
俗话说“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最早动起来的就是超市,那么对超市来说该怎么动,准备一些什么样的年货呢?这就涉及核心商品的问题。
核心商品是支撑超市在零售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那些商品,对于春节这个特殊时间节点而言,核心商品就是在可比年的春节大促期间,表现好(客流、客单、销售)的热门商品,在大促之前一定要找到重点大类、中类,并给予充分的资源,“冷门”商品要为“热门”商品让路。
比如在春节期间有突出销售的蛋白饮料(如椰汁、杏仁露等)就是核心商品之一,这类商品虽然日常销售相对比较低迷,但是在春节大促这个特殊时间内,销售会直线上升,一旦过了这个时间点,销售又会回落,所以要抓住机会点来推动蛋白饮料的销售更上一层,而饮料销售相对均衡的商品也能依靠核心商品拉动销售。
除了饮料,炒货、日配、冷冻、酒类、营养保健等等品类都有春节的重点商品,在寻找重点商品的时候可以运用表格来辅助明晰重点商品,也可以与其他部门(营运、门店等)合作,用统一的数据报表进行规划。
春节期间经营资源重新分配
春节的特殊性决定了经营资源不能沿用日常经营时的分配方法,要根据可比年的销售占比、销售额、毛利额等来决定分配比例。
比如露露,露露作为春节期间最常见的饮料之一,销售可谓直线上升,基于此,陈列就需要对应扩大,如果不扩大陈列就会出现货架无货或者需要“专人”上货维护,所以一定要给予这些节日期间快速走货的商品对应的陈列面、备货量和存货量。除了露露,炒货在春节期间也是一个不能缺少的“爆品”,也不能和平时一样只有几个排面。
春节期间是全年中最容易变换采买主体的时候,如果没有A商品,顾客会很愿意用B或者C替代,如果没有可替代的,那么顾客就会转身离开,所以要保证货量,保证货品,让顾客满意而归。
品类策略应用重点
节日期间的品类策略要减少一些创造兴奋和提升形象的商品,很多顾客来门店购买商品都是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特殊的顾客需求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要适度提升吸引客流、增加交易和提升利润的商品占比。
在这段时间内,由于需求的扩大,顾客对门店选择的范围也会扩大,一些以前去过但现在不去的和从未去过的超市都会重新进入顾客选择范围内,而吸引客流的商品就是给这些顾客一个来到门店的理由。
顾客因为一些吸引客流的商品来到门店之后,增加交易的商品可以通过与“吸引客流”的商品关联陈列,让顾客产生购买冲动;也可以将“增加交易”作为一个完整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促销(如“饼干”与“牛奶/饮料”等),鼓励顾客购买整个方案;或者可以通过大包装商品、中高端商品的促销,鼓励顾客升级消费,以达到增加交易的目的。
提升利润的策略也是春节大促中非常常见的策略之一,可以针对生成利润的商品进行促销,提高品类和促销组合的利润,比如A+B组合装、分享装,还可以针对“生成利润”商品的非价格属性(比如品质、性价比等)进行促销,树立高毛利商品的性价比形象;如果超市有自有品牌,可以通过对自有品牌商品的促销,突出价格优势与性价比,“卖给顾客我们想卖的商品”,达成盈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