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以水果为主的生鲜电商大热。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是国内生鲜电商的“萌芽年”,此后不断有针对水果、蔬菜、生鲜等不同领域的垂直电商成立,大平台也纷纷涉足。在各类生鲜品类中,网购水果的消费者高居第一。
然而,水果生鲜电商热闹的背后,却是行业普遍亏损的现状。从市场份额来说,水果电商现在是蓝海,而从进入门槛来说,水果电商已经变为厮杀激烈的红海,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生鲜水果电商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开发线下实体店并不靠谱
但是,持续的价格战还是没有彻底撬开用户的大门,令大多数生鲜电商感到为难的是,盈利难、烧钱多是电商们难以迈过的一道坎。专家表示,现在绝大多数生鲜电商只是产业链中端的采购商,没有对上游产品的控制权,很难在品质上做到标准化。
电商专家鲁振旺表示,以水果电商许鲜O2O门店为例,许鲜采用提前预约,隔天到门店取货的模式,曾因为低价导致订单拥堵,每天中午订户都排起很长的队来领订单,现在即使到了中午黄金时间,取货的消费者远没有之前多。补贴的O2O,一旦无法做到规模化后的成本领先,无论服务业,还是门店,即使短期兴盛,也是扭曲的商业模式。
权威数据显示,有71.2%的用户更希望能够享受配送到家的服务,所以目前来看,用户对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还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仅有三成用户表示更喜欢或不排斥自提的方式。
综合性电商巨头杀入蓝海
而近年来,京东、阿里等综合型电商杀入生鲜领域,更是让垂直生鲜电商压力剧增。一名分垂直型生鲜电商营销人员对记者表示,综合型电商做生鲜有几个明显的优势,包括流量积累带来的入口优势、品牌积累带来的信任感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沉淀等,这些都是大部分垂直型生鲜电商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疯狂的压力下疯狂补贴和烧钱,造成了更大程度的经营困难和虚假繁荣。
生鲜配送伴随着相应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损耗,新兴创业型生鲜O2O大多选择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减少成本支出。上述许鲜负责人也表示,短时间内许鲜仍将以自提柜自取为主要模式,上门配送业务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实现,至于是否会大规模普及上门配送服务,还要依据试点服务的反馈再做决定。
尽管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面临着品牌建设、冷链与配送、产品标准化、消费者忠诚度、用户体验等一系列挑战,但是从市场空间和消费者需求来看,依然看好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